王赋源(IBBA 2010)及古伟龙(QFIN 2010)移植港式迷你仓 闯出内地仓储业新蓝海

迷你仓,作为一种根植于香港“寸土寸金”社会环境的独特商业模式,在内地原本少有人耳闻。而王赋源(IBBA 2010)及古伟龙(QFIN 2010)却发现了这片独特的商业蓝海,大胆将迷你仓概念移植内地并融合本地特色,为仓储业开创了更多可能。

自2010港中大毕业后,王赋源选择前往广州工作。数年以来,他不但见证了广州经济的腾飞,亦察觉到了市区日益凸显的人地矛盾。“有位做电商的朋友指出,库存若存放家中,则影响生活;但是若存储至租下仓库中,则来往过于不便。”他遂萌生了将香港的“迷你仓”搬来广州的想法,并将其与昔日大学同窗古伟龙分享。做了一番市场调查后,二人决定放手一试。2017年,他们在广州设立第一间仓库,短短几年间,金刚迷你仓已在大湾区范围内拥有近40家分店。小小的仓库,承载着来自港人的空间利用智慧和内地的物联网思维,在这个高度融合的时代,别具意义。

 

从同窗情到创业梦

创业初期,从仓库选址到市场宣传,二人都要从零起步。回忆及此,王赋源谈道:“在大学期间学到的商业模型、会计以至市场学概念,虽然学时感觉是纸上谈兵,但在创业实战中却真实派上了用场。”

他们也没想过,在港中大结下的同窗情谊,会让彼此走得更远。二人在本科期间住在同一个宿舍里,加上经常一起上课,就成为了亲密好友,毕业之后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们以前会在节日集市上合伙摆摊卖东西,在过程中发现了彼此非常合拍。” 在古伟龙看来,合作的基础是互信和彼此增值的空间,“王赋源有较多市场营销的经验,而我则恰好对房地产投资则多有涉猎,这种能力互补的优势让我们一拍即合,一道去实现创业想法。”

 


由大学同窗到生意夥伴,古伟龙(左)和王赋源(右)认为大学时期真诚的交流方式,让他们彼此间早早建立了互信基础。

 

迷你仓的内地新衣

迷你仓对内地市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适切的沟通与宣传,成为他们将想法落地的首个挑战。“有些消费者还是把我们跟传统大型仓库联系在一起,而甚至还有一些人以为我们是卖迷你仓鼠的宠物店。“为了推及这个新概念,二人在宣传上多管齐下, 不但为迷你仓取了一个更易被理解的别名—“共享仓库”,还为其打造了活泼的动漫形象。顺应内地“互联网+”的趋势,他们还将迷你仓以3D和VR的形式搬上了社交媒体,增加曝光度。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惊喜的发现大众不但逐渐了解迷你仓,而且更主动探索并为其赋予了新的生命。“内地的消费者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非常高,”二人笑指:”他们开发出了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新用途,比如把迷你仓作为衣帽间,甚至展示自己的玩具收藏。我们也顺势调整了大小,甚至订做了透明的玻璃仓门。这种共同创造的交流方式,让我们业务更添活力。”

 


内地消费者为迷你仓的用途添上新意,迷你仓在装置上亦积极配合。

 

超越旧我 拥抱新知

回顾创业路,他们庆幸能从广州出发,乘着大湾区的发展优势,向着更大的目标进发。“广州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与香港相近,加上电商和人才集中,不少来自港澳的年青人都视这里为创业起点。大家彼此扶持交流,也也让我们有更大的力量。” 他们补充,就他们这一类物流公司而言,大湾区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以及稳定的供应链配套,亦为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沃土。

面对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他们坚信只要保持积极主动的环境适应和学习能力,创业者必定能迎难以上。即使疫情当前,二人亦未停止探索,访问时刚刚由广州回港,不日内又将前往新加坡了解业内新趋势。对于有志创业的年青人,他们鼓励大家走出舒适圈,亲身感受新市场的机会,“要有背水一战的准备,结合自身技能和市场 ,发现更多可能。”

 


他们认为港澳青年拥有两文三语的优势,勤劳丶具创意,只要全情投入,必能在大湾区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