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商科智慧 羅偉特(IBBA 2016)爭做新時代農夫

在香港,商科教育通常已為學子指出了一條成為「精英白領」的康莊大道。然而一位青年卻果斷選擇了放棄傳統商科學子的坦途,反向奔赴遙遠的田間,開啟了一段與新型農業的不解之緣。

他叫羅偉特,本科時於宿舍外的一方菜地以及與朋友天台農場的嘗試,使他與農業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心懷「玩一玩、體驗生活」的心態,他在2016年畢業之後偕兩位好友去到江門,開創並實踐「魚菜共生」技術。今日,他們已在當地開拓了505畝的種植基地和6,20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並實現了年產超過300噸的蔬菜和450噸的水稻,今年他也獲得第二十四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提名獎。「看到自己生產的蔬菜糧食走進千家萬戶,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成就。」腳踏農田,羅偉特立志以商科所學,領航農業發展,建設新農業的大本營。

 


羅偉特(右)與朋友組成創業團隊,矢志在新農業這片藍海中闖出新天地。

 

商科視角 打造新型農業

回顧篳路藍縷的歷程,羅偉特猶記個中辛酸:「雖然早就做了不怕髒、不怕熱的心理準備,但發現自己要與蛇為鄰、與老鼠為伍時,原本的興趣還是很快地消減了。更不要說在『魚菜共生』技術上我們也沒經驗可借鑒,所以後來遇到困難就只能硬著頭皮上。」然而,在這種孤軍奮戰的情況下 ,他卻從以往的學習中摸索出了些許方法。他發現,除了管理的知識,商科教育帶給他更多的是解難的能力,而這種解難並重構的思維模式,則成為了他打破傳統束縛的一大利器。

「管理幾百畝農田和數百農戶,處處都涉及到營運管理的知識,財務和時間安排上的小小改進都能讓效益有莫大的提升。」有別於傳統農業,羅偉特將規模經濟、品牌宣傳和旅遊觀光等商業概念引入當地農業種植,在田間打造出自己的商業模式。言及此,他亦難掩自豪之色:「在新型的農業模式下,我們已帶動了251個農戶增產增收,減少了1.6萬噸的廢水排放——由一個需要被扶持的創業團隊開始成長,現在已經開始通過納稅反哺社會了。」

 


羅偉特團隊在江門的基地利用「魚菜共生」技術,一方面將魚類的排泄物及水中的有機質過濾成蔬菜可吸收的營養,另一方面又藉蔬菜的根系將水體淨化,供回給魚類。

 

放眼灣區 把握潛在良機

當年以江門作為夢的起點,羅偉特一方面念及了江門豐饒的土地資源,亦考慮到其提供的創業扶持,以及與香港相近的人文氛圍:「江門是著名僑鄉,不僅語言也是粵語,而且在建築名稱等的很多細節都找得到香港的痕跡。」人在江門,志卻遠在大灣區,羅偉特早在2020就獲得了供港蔬菜的資格,將親手種的蔬菜送回家鄉。伴隨其農產品銷售版圖的擴張,他更深刻地感到,大灣區是一個緊密連繫的整體,「大灣區每個城市都各有其特色和有分工,比如我們在香港獲得融資,在江門進行生產,隨後將農產品銷售到大灣區各個城市。因此最重要的是利用大灣區內部的優勢,結合自己的需求,抓住機會。」

談及香港青年,羅偉特亦充滿信心。「我們香港青年人身上的創造力、熱情和眼界等軟實力,都是其獨特的競爭優勢。」他建議大家將着眼點放於更廣闊的天地,讓自身優勢可以得到更為充分的展示與發揮。

 


羅偉特個人及團隊的創業成就屢獲肯定,2019年他們在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農村農業初創組的金獎,他自己亦於今年獲得第二十四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提名獎。

 

心之所向 描繪無悔青春

昔日初入農業,猶豫不決時,恩師的鼓勵給了羅偉特莫大的逐夢勇氣。「最讓我感恩的是工商管理學院的阮少娟博士(Dr. Joyce Iun)在我創業的六年間對我的言傳身教,她以她本人在大學時期放棄澳門酒店的實習機會、毅然選擇前往廣州實習的故事,鼓勵我要建立更長遠的眼光,有勇氣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另外,羅偉特指劉嘉博士(Dr. William Lau)也是陪伴他成長的導師,當初幾乎所有人都反對他務農的時候,劉博士是少數鼓勵他的人之一,並與他分享他對農業發展前景的見解。

走過了彼時的迷茫和坎坷,羅偉特現已在新農業領域闖出了新的天地,並矢志深耕於此。除了進一步擴展生產規模,他也希望動用更多商科智慧,在農場的產業鏈延伸和完善方面實現新的突破。雖然在田間的生活日日都伴隨著新的挫折和挑戰,但在此面前,他仍對與自己的未來滿懷憧憬,「六年的鄉野時光,或許有些遺憾,不過一路走來有喜有淚,它們都融彙成了我的青春,這些奮鬥故事,亦成為美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