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信念跑一場香港科研發展的耐力賽

「面對疫情的挑戰,社會對創新科技的需求更趨殷切。」

黃克強(Albert Wong)(工商管理碩士 1994)現任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Albert早年從事電機及電子工程,其後於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完成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後在職場上轉換跑道。他先後於艾默生電氣通用電氣等多家跨國企業擔任要職,負責合併與收購、業務發展、產品管理及商業營運等工作。至2016年加入科技園, Albert透過在商界累積的經驗,帶領團隊協助園區內的科技公司發展人才,推動香港的創新及科技生態圈,構建一個充滿創新機會的未來。

裝備自己 奔向成功終點

熱愛跑步的Albert,在工作上一直抱持永不言棄的態度。還記得剛加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時,他需要在總部向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報告一份價值二億美元的合併與收購提案,面對「全球第一 CEO」作簡報實為高難度挑戰,加上他當時對美國的合併與收購程序一竅不通,只能加倍用心,並付上更多時間努力自習和準備,一步步磨練自己。「遇到困難時,你可以選擇逃避或準備,但逃避往往令人錯失學習機會,因此我寧可做好準備迎難而上。」

事實上,Albert熱衷向高難度挑戰,他笑言:「當年選擇中大修讀工商管理碩士,是因爲入讀門檻高。」在中大進修期間,他領悟到學習不止於課堂,從人身上亦能獲取啟迪。一班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包括律師、銀行家、行銷以及服裝界等專業人士,在討論切磋的過程中互相學習,擴闊了他的思維與視野,對日後事業發展大有裨益。

在商界熱身多年,Albert再次發揮不屈意志,矢志耗上逾十載參與一場智力與耐力的馬拉松,在科技發展這條跑道上衝刺。

Albert很珍惜在中大所獲得的專業知識,人脈網絡及互相學習的機會,鼓勵了他日後投身商界發展。

接棒科技園 化挑戰為成效

Albert回想最初加入科技園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有效培育人才,協助企業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有價值的商品,並且為企業籌募資金,令香港的科研發展向前邁進。「科技園並不是地產項目,單憑吸引企業進駐絕非成功的指標。我們的價值,是由園區所有公司的成功來衡量。」

他採納了通用電氣的管理概念和準則來營運科技園,訂立關鍵績效指標(KPI) 來評估培育人才、支援初創企業及募集資金的表現。Albert表示在過去四年間,園區的研發人員急增至9000多名,為香港目前最大的科研基地;創業培育計劃現有近500家初創企業參與,自計劃推出以來已有超過700間培育公司畢業;過去3個財政年度,園區公司總共募集了超過297億港元資金。「這些數字確實令人鼓舞,亦是團隊在這幾年間共同努力的成果。」

我們的願景是建立一個充滿生機的創新和技術生態系統,為年輕一代創造高價值的就業機會,為香港和亞太地區帶來社會和經濟效益。

發展潛力 突圍成為創新樞紐

在Albert 眼中,香港科研發展的起步慢了20年,但他多次強調「遲起步都要跑,香港科研發展勢在必行,這是關乎香港的存亡問題。」

未來的世界將以智識型經濟體系為主導,科技實屬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表示,香港勝在擁有世界頂尖的大學,每年培訓出優秀的科研人才;另外亦是國際金融中心,毗鄰大灣區和整個亞洲的龐大市場,有潛力急起直追。加上政府投放近百億元的資源推動本港科研,以助生物醫藥科技、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及智慧城市等領域突圍而出。科技園亦為初創公司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機會,有利跨領域協作,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新樞紐。

Albert笑言:「我的終極目標,是科技園不需要存在,香港創科業能夠自行營造充滿動力的科研技術生態圈。 」

以智取勝 疫情下變陣求存

在全球疫情及經濟不明朗的陰霾下,初創企業不免受到打擊,但同時亦推動生物醫藥科技的研發進程,投資者也更加留意疫情下的新機遇及高質素的項目。Albert認為要隨機應變,轉型求存。「我相信不同階段有不同機會。園區內某些公司已改變策略,轉而發展與疫情或健康生活相關的科技。我們要與時並進,把發明(invention) 轉化成市場需求的商品才是創新(innovation)的意義。」

人生的跑道上縱有高低起伏,Albert勉勵年輕人及創業家堅持信念,燃點自我的潛能及創新精神,勇敢向夢想進發。展望未來,Albert表示「香港創新科技的前景充滿機會,即使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及會計等的人才,都應該考慮投身創新科技的公司,加速香港轉化科技成商業及經濟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