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看护”守望长者健康 柯宇聪(EMBA 2022)的科创转身之路

CUHK Business School alumni, Jason Or, EMBA, SmartAge, startup, 中大商学院校友, 柯宇聪, 智龄, 创业, 中大商學院校友, 柯宇聰, 智齡, 創業,


 

根据政府2021年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本港65岁及以上长者人口已达1,451,514人,占全港总人口比例突破20%。其中独居长者人数达188,569人。急症室收费明年将加至400元,让许多基层长者在有需要及时就诊时却步。当一个在美国微软工作的科技人决定放下高薪厚职,回到香港为长者创业,这背后究竟是什麽样的故事?凭着初衷”愿共老,愿不变老”,有一位中大人用创新点亮了长者照护的新未来,他就是柯宇聪先生(Jason Or)——SmartAge智龄生活的创办人。

Jason的创业旅程,正是从”Far away from customer”到”贴近长者需要”的深刻转变。他拥有EMBA背景,本可在科技巨头中继续攀登事业高峰,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透过创新创业,结合医科生、计算机科学生、残疾人士的跨学科共融团队,致力于用科技守护每一位长者的健康,令家人安心,他与团队研发出感应装置,能分析长者日常生活习惯及早识别潜在疾病风险。今期CubicZine为你带来一个关于家庭责任、社会使命与个人价值追寻的动人故事。

 

从科技追逐者到社会创新者的蜕变

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日千里,今天的AI可能下星期已过时。面对世界变化,他认为业务的核心价值至为重要。澳门出生的Jason自小学跟着母亲来港,再远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修读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学,毕业后曾在美国科技公司微软打拼十年。一个技术人,渐渐走到樽颈位,直到父母接连健康衰退,加上伯娘患有失智症,触动他回港发展。

从中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 (EMBA) 认识到《易经》及”左右圈”商业理论。”我在Microsoft美国总部R&D部门产品组时,总是far away from customer,只会叫工程师负责写编程,以前的我不断追求最焦点的、最热门的科技,盲目跟风的感觉,其实挺辛苦的。” Jason最印象深刻的,是前EMBA课程主任、中大市场学系荣休教授陈志辉教授所说,从个人技能和市场需要的交汇点,找出产品的定位。这位曾经追逐最新科技的工程师,开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最需要关怀的群体,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科技平台。

 

CUHK Business School alumni, Jason Or, EMBA, SmartAge, startup, 中大商学院校友, 柯宇聪, 智龄, 创业, 中大商學院校友, 柯宇聰, 智齡, 創業,
参与沙田乐龄科技节及在InnoEx参展,Jason 总是把握黄金机会向记者Pitching,让他争取到在NOW新闻接受访问的机会。

“《易经》提到简易、变易及不易,在变异当中,你怎样去找到一个简易?其实宇宙间万事万物无论如何变化,都有一定律存在。讲到创业,你要怎麽坚持,就是找出自己生意的core value。我慢慢发现,家庭关怀是我最关心的议题。” 由于爸爸患上不明贫血病,Jason上班时常分心,透过家居摄影机监视家中情况,亦要提醒工人帮爸爸喝水。”爸爸养大我们一家五口,我是辈分最小,自小与爸爸分开,好感谢神给我们有最后3年的美好时间相聚,他离世后,我家人安装了平安钟¹给妈妈,她不喜欢被镜头监视一举一动,有次她误按钟,我见到她九秒九跑出来,是很危险的。”

在2019年医管局一次研讨会上,Jason深刻体会预防性护理的重要性,他发现会上的研究未落地,当中是有商机的。这促使他思考:能否通过科技手段,在长者出现严重健康问题之前就及早发现和介入? “我有一个mission的感觉,我觉得没有人去做,我是有能力去做,为什麽我不去试?”这种使命感的觉醒,标誌着他从一个单纯的科技从业者,转变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业家。

 

智龄生活的创新理念:重预防、早治疗

SmartAge智龄生活是一间社创加科创的公司,其核心理念是”重预防,早治疗”,这与传统的被动式医疗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大众很着重病患的Emergency,但我们打正旗号就是做Preventive Care(预防护理)。现在老年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上其实医疗的负担很重,而我们怎样可以令长者居家安老,减少入院呢?”Jason认识到,现有的平安钟系统对于预防性护理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他与从事护士的妻子叶文盈 (Joanne),开发了一套以实证为基础的遥距护理系统(Tele–nursing)。

 

CUHK Business School alumni, Jason Or, EMBA, SmartAge, startup, 中大商学院校友, 柯宇聪, 智龄, 创业, 中大商學院校友, 柯宇聰, 智齡, 創業,
他们在2025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智慧市民(智慧乐龄)奖勇夺银奖。

现时香港的地区康健中心(Digital Health Centre)採用多专业协作模式²,护士在提供基层医疗服务中扮演极为关键的角色,负责跟进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协助转介及个案管理,但Joanne留意到服务盲点。”首先长者要自己去登记,而且检查的频密程度不会很高。而我们的产品跟他们最大的分别就是,照顾到独居、失智症、抑鬱症等长者的需要。这个远程护士的平台是配合家居感应器,系统是24小时,实时看着长者活动的生活习惯变化,遥距去守护你的家人。其实是希望每一个长者,都可以得到私家护士服务般的照顾。”

当照顾者没有医疗知识,不知道如何关心及帮助长者,SmartAge的系统藉「三合一」的概念,达致预防护理,包括感应器提供早期发现、医疗知识及护士专业谘询:(一)侦测用家在室内的活动数据,再利用AI分析用家的起家的居作息有否异常;(二)为照顾者提供基本医疗知识、发出紧急入院通知;(三)为医护人员提供病理资料。

护士上门护理服务一小时可能已经要千多元,一般市民很难负担,在纠结要不要看医生过程中,往往错过了重要的医疗时间。Jason强调科技做到节省成本效益,用家很快、很便宜地取得医疗的诊断。

 


SmartAge技术优势在于其非侵入性的监测方式。为了平衡私隐,系统避免使用摄影机,仅通过毫米波技术收集用餐、睡眠、如厕等基本数据,并允许用户选择是否提供更多资料,如生命体徵或医疗纪录,以进行更精确的健康风险分析。

 

多元化人才的完美融合

 

CUHK Business School alumni, Jason Or, EMBA, SmartAge, startup, 中大商学院校友, 柯宇聪, 智龄, 创业, 中大商學院校友, 柯宇聰, 智齡, 創業,
团队成员多才多艺,又主动学习,中大医科生林颖锋更说他副修商科及学习德文!趁着访问机会,他们不约而同说老闆总是做”Deadline Fighter”,赶着填资料四出申请资金、参加比赛及开发系统,不过十分明白,一切忙碌奔波都是为了创造机会。

在创业过程中,Jason曾因妈妈离世经历低潮,几乎不能上班。Joanne说:”他当时是很伤心的,但透过这个不好的经验,明白到公司需要重整。我们更专注于调整系统,以切合长者的需要,并平衡其他紧急系统无法做到的部分。这样,即使长者无法按下平安钟,或是在沙发上晕倒,系统也能侦测到他们的危险状况。 “

“好多谢大家,在我要救命的时候,就有不同的人救我。” SmartAge汇聚了一群独特而多元的人才:医护专业的Joanne为团队带来了专业的护理知识,她甚至在预产期前,捧着大肚子,仍然积极参与公司在房协及创客中国比赛的汇演活动。产后连陪月都笑说,从未见过坐月子的人经常出街,Joanne的女性坚毅与丈夫的创意急才形成完美互补。

团队中有位不一样的中大医科生林颖锋(Felix),他为团队注入了创新的医学视角,负责担任健康领域专家(Health Domain Expert),提供医疗知识训练AI思维。”我觉得做医生不能只在医院帮人,很多时候医院工作很有限,只讲怎样医疗人,但SmartAge是讲乐龄科技,怎样去预防,有很多科技、AI的东西,我好有兴趣,这些在医院接触不到。」Felix最印象深刻的挑战是,要跟读数学读工程同事沟通,他们需要一些很公式化的东西,但实际上不能单看数字就断定一个病症。「另外最难忘的就是这间公司请了很多不同的残疾人士,包括罕见病、轮椅人士、SEN朋友,我发觉原来跟他们工作是挺开心的事,可以了解更多社会裏面有很多这些人士,真的不可以少看他们,他们都好有能力,我们合作得很好。”

 

CUHK Business School alumni, Jason Or, EMBA, SmartAge, startup, 中大商学院校友, 柯宇聪, 智龄, 创业, 中大商學院校友, 柯宇聰, 智齡, 創業,
由于Isaac是轮椅使用者,他每次外出都需要仔细规划路线,这段经历让Jason更能体会长者在出行时面对的困难,从而促使他与女青展开合作计划,并取得积极进展。Isaac更在数码港互动招聘博览2025的论坛台上分享多元共融的职场环境。

成立仅仅两年的SmartAge,今年荣获黑暗中对话(香港)基金会颁发的2025 INCLUSIVE Employer Award。伤健人士陈卓麟(Isaac)凭藉其观察入微的特质,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性格也从内向变得开朗,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以前很怕打电话给公司以外的人,他们很鼓励我去试一些不同的东西,做HR接触多点人,又写社交媒体,现在我更有信心讲说话。”

修读计算机科学的内地硕士生谭碧瑶(Sanway),她将工程及商业结合的理念带到团队,帮助公司将服务推广至中国市场,代”讲普通话很普通”的Jason到中国参展及演说。Jason会提供很多想法,鼓励同学评估是否可行,这种开放管理思维,展现卓越的用人智慧,他深信:”《孙子兵法》有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无用的人,只是一些人不懂得用人”。

 

产学合作的宏愿

在中大创博馆InnoPort进驻期间,Jason 得到不同资金消息、参展机会、传媒採访的机会,由”胆粗粗”报名参加PI Program,再打入香港数码港,又靠着一班年轻伙伴通宵达旦投入,取得社创基金,令公司火速成长。他亦曾被质疑一个科技人是不懂搞社创,但他认为:”有时候时机未到,所以你暂时无法到达那个位置,但如果你不坚持,当时机来临时,会错过了。”

从国际高科技环境,凭着一鼓勇气,来到中大发现梦想,走在香港的长者照护领域上,Jason庆幸中大是创业家的摇篮:”SmartAge是很幸福的,无论是技术上或知识上,这里有好多不同资源,有创业孵化中心帮忙,教授们好open同你倾,特别感谢那打素护理学院的陈裕丽教授及电子工程学系任洪亮教授。”

Jason 强调,未来除了与长者屋苑合作,免费安装SmartAge装置,更会携手学术界,透过严谨的系统效益评估,发表具研究基础的实证报告,让公众对系统的安全与效能有更大信心。这种产学合作不仅提升了技术的专业性,也推动了创新落地,让科技真正回应社会所需。

然而,Jason 的创业故事带来的启示远不止于技术突破。他以同理心出发,洞察长者与弱势群体的真实困难,将关怀与创意结合,让创新成为一种温暖的力量,照亮每个需要被看见的角落。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是能够回应人心、改善生活,并为社会带来希望与尊严。

 

CUHK Business School alumni, Jason Or, EMBA, SmartAge, startup, 中大商学院校友, 柯宇聪, 智龄, 创业, 中大商學院校友, 柯宇聰, 智齡, 創業,
在夫妻携手创业的旅程中,背景各异的他们或许会遇到摩擦与挑战,但正是彼此的理解与支持,让他们在风雨中共同成长,展现出人性中最温暖、最坚韧的一面。

註解

¹传统平安钟系统需连接电源及固定电话线路使用,部分配备蓝牙功能。当长者遭遇突发状况时,只需一键触发装置,即可即时获得紧急援助服务。相较于意外发生后才採取应急措施,通过智慧监测实现事前预警与预防显然是更为理想的安全保障方案。调查显示,本港长者平安钟普及情况有待改善。在抽样调查的4,224户长者家庭中,安装平安钟的比例仅为21.3%(125户),相当于每五户中仅有一户使用该服务。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考量是主要制约因素,多数长者因担忧初期购置成本及后续持续性月费支出而选择不安装。

²团队由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营养师、药剂师及社工等组成。

原文发佈于 Cubic Zine 2025年7月号,获中大研究及知识转移服务处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