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商学院校友——总有一个喺左近:当一加一超越二

大湾区校友系列
程峰(EMBA 2022)重塑旧我 迎接科创新挑战大湾区校友系列
陈晓海(FMBA 2021):智能制造的3D打印新玩家大湾区校友系列
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陆勤超(MBA 2004)领航医疗投资大湾区校友系列
立足商科智慧 罗伟特(IBBA 2016)争做时代新农人杰出校友
赵善铨(BBA 1987) 发挥强大心理质素 踢出精彩一仗作为资深银行家,Albert曾经歴多场金融风浪,面对逆境,他却是一贯的指挥若定。"市场总会有波动,每个低潮都是发展的机会,只要一早做好准备,就能化危为机。"
专题故事
以生命影响生命 投资未来的学生师友大湾区校友系列
弄潮人工智能 李亚桐(MBA 2016)以理性实践科创热情杰出校友
舍易取难 安宇昭(EMBA 2009)放眼百年的创业路当年初出茅庐的创业小子,凭着前瞻思维及舍易取难的精神,业务愈做愈广,涉足不同数码科技领域,更成为多个创科项目的"第一人",创立一个属於自己的数码王国。
专题故事
疫情间寻机遇 范宁(MBA 2009)冀建跨界社区健康网络香港第五波疫情严峻,医疗系统备受挑战。在公立医院以外,不少前线社会服务机构仍然紧守冈位,外科医生范宁(MBA 2009)创办的"医护行者"和"毋忘爱"亦在其中。他秉承创新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初心,发展基层医疗和殡葬服务,盼望发挥机构的长处,连结社福各界共渡疫境,"人生有始亦有终,即使是在艰难中,我仍盼望让人体验生命的价值。"
大湾区校友系列
踏遍神州 朱蔚超(金融学理学硕士 2017)倾情体验大湾区创新魅力一直以来,"创新"都是大湾区发展的推动力之一。现任松柏投资商务拓展经理的朱蔚超(金融学理学硕士 2017)则相信"创新"不单是停留於字面的标签,更代表活生生的机遇与可能。身肩大湾区牙科业务开发和投资的重任,朱蔚超数年来时常奔走在接洽厂家和经销商的一线,在他眼中,"大湾区商人敢想,敢做,看得到未来,抓得住趋势",而这正是大湾区"风景独好"和建设的重要引擎。
大湾区校友系列
求融谋变 刘群敏(EMBA 2019)把握大湾区法学与商业先机融合与创新,是目前大湾区发展的火热命题之一。招银国际结构融资部的架构主管刘群敏(Aaron Liu)(EMBA 2019)立志发挥自身跨行业丶跨区域优势,深耕法学与商业,成就更多可能。
杰出校友
率微软缔造科技大时代 陈珊珊(EMBA 2007)成就无限可能对她而言,科技可以实现无限可能。微软港澳区总经理陈珊珊(EMBA 2007)怀着远大抱负及愿景,矢志推进科技发展,成就更美好世界。
杰出校友
竞赛大湾区 林远栋(工商管理硕士 1995)带领渣打承先启後掌机遇渣打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工商管理硕士 1995)锐意凭藉中港台的金融经验,以及渣打在地的经营优势,继往开来,在全新的机遇中抢占先机。
杰出校友
凭实力做实事 许金桂(工商管理学士 1989,工商管理硕士 1999)处世与苏黎世保险文化一脉相承实事求是丶见微知着的领导特质,帮助许金桂带领苏黎世保险(香港)跨越一甲子,并继续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傲视同侪。
杰出校友
高瞻远瞩应对零售风波 黄思丽(工商管理 1992)催化一田灵活应对黄思丽凭着高瞻远瞩的眼光,为一田打造系统化的科技管理平台,又催化团队灵活求变,以致即使外在挑战不断,却反而能伺机收割发展成果。
杰出校友
香港创科厚积薄发 查毅超(EMBA 2007)决心扬帆远航查毅超博士凭着对创新和科技的热诚与及因时制宜的哲学,在近40年的远洋航行下,他仍保持最佳的航行状态,并决意引领香港创科走向开扬壮阔的一片汪洋。
杰出校友
黎韦诗(EMBA 2005)以创新求变精神 带领麦当劳走得更前黎韦诗(EMBA 2005)自2011年正式担任香港区一姐后,仍然谨记「香港麦当劳之父」伍日照先生的愿景——将西式快餐融入香港,同时坚持创新求变。
其他
朱绮华(MBA 2000)建立人工智能教学企业 让孩子愉快学习朱绮华(Eva)校友在香港中文大学修毕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全因喜爱小朋友的初心毅然投身儿童教育工作,建立了“iSTEM人工智能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虚拟实境及游戏化,建立互动的学习环境,引导小朋友应用概念并创造性地参与,主动追寻知识真理,促进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愉快学习。
杰出校友
视之为家度年如日 蒋东强(MBA 1998)为行业为香港「充电」蒋东强(工商管理硕士 98)与电力行业的缘份源自父亲:「父亲是电工师傅,自小便不时跟他出入不同场所做各种工程,由此对电力产生浓厚兴趣。」
环球校友
万鹰扬(信息与科技管理理学硕士2011): 在慕尼黑增广见闻,认识德国文化Q1. 请简单描述你现时的工作。
现为BayWa AG公司的内部审计师,主要职责是为慕尼黑的内部部门、德国各地办公室和仓库以及海外办公室进行遵循审计(compliance audits)和流程审计(process audits)。我们公司内部的审计部门拥有不同团队,而我的团队主要处理国内与国际农业贸易业务。同时,我亦为集团进行IT及信息安全审计工作。
杰出校友
伍燕仪 (工商管理1990): 构建以人为本的金融世界伍燕仪于1990年于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毕业后,曾在跨国快速消费品公司工作。花旗银行管理层当时希望把零售银行服务变得更注重客户需要,伍燕仪1998年入职花旗后亦不负众望,为银行带来转变。
杰出校友
洪秋伟 (BBA 1980): 发挥香港人光芒 擦亮福布斯百年招牌提及福布斯(Forbes),马上会想到各种国际富豪排名榜,原来福布斯却是由土生土长香港人担任高层,到底洪秋伟(工商管理学士市场学 1980)如何能管理一间百年老字号的国际企业,面对行业翻天覆地的改变? 现为福布斯环球控股公司总裁及首席代表的洪秋伟,在中大商学院毕业后,于美国及香港大型企业工作逾 25 年。到福布斯工作,洪秋伟觉得是机缘巧合:「福布斯是超过100年的美国公司,公司主席Steven Forbes更曾两次竞选美国总统。当时有香港家族基金收购福布斯,我获委任到公司担任管理工作。」
其他
阮德添(BBA 1977):寻找你的黄金时代曾經有好多人話過,70至80年代的香港是一個「黃金時代」,但這句話可能只說對了一半。阮德添(Anthony)從事保險及財富管理超過20年,又做過機場管理局,擔任商業服務總經理,他認為在每一個年代都有自己難處,尤其從事新行業更是容易被人誤解,但只要肯堅持,就可以創出自己的「黃金時代」。「我在77年入保險行業,當時社會對『保險』這個行業充斥負面印象,甚至父母對我入行也有意見,但我仍相信自己的抉擇,因為與其跟風做熱門行業,不如另闢蹊徑,說不定這就是你的藍海天地。」
其他
海外创业难上加难? Carol Chan (BBA 2006) 挑战自我走出不平凡到海外发展或决定创业,对一般人来说都是慎之又慎的决定,陈思桦 (Carol Chan) (工商管理学士课程2006)在毕业后多次选择「最艰难的路」,在英国成功创立自己的事业,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正如她的格言「Be Different to Make a Difference」。 Carol回忆到英国并不是计划已久的决定,一切缘于大学二年级:「之前我专注参与及举办学生活动及运动比赛等,认为毕业后总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思维只是限于香港这个城市。我参加龙汇100时遇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有芭蕾舞家、华裔小姐冠军、国家队运动员等,他们不单有出色的学业,还有各门专长,既了解自己城市,亦认识世界其他地方。」Carol指这令自己认识个人的渺小,因此决定到英国进修,踏出香港这个舒适区,中大毕业后到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攻读硕士。
环球校友
台湾校友越过海峡拥抱多彩文化Q1. 请形容你于现在居住的地区(国家/城市)里的生活。
在上海生活的每一天都熟悉又不失新鲜感。台北、香港和上海三地的文化非常相似,但在生活方式上又各有独特之处。我能迅速适应上海的生活,享受文化差异带来的新鲜感,全赖我在中大学习、实习和生活的经验,以及同学的帮助。
杰出校友
用心 讨乘客欢心专题故事
中大商学院 代代相传共一家其他
放下 才能再拾起杰出校友
虚拟旅游创新天其他
三重身份 一颗初心杰出校友
双城故事:商业,创新与科技环球校友
东西文化交汇:香港和德国校友的异乡历险杰出校友
凭信念跑一场香港科研发展的耐力赛专题故事
商界校友领袖带领公司逆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