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达人校友系列|陈志恒(MScITM 2017):GenAI重塑智慧城市新想象

当AI逐步融入工作及生活,无论是即时交通调配,到智能感知与生成式AI(GenAI)机械人应用,昔日天马行空的构想正加速成为现实。现于跨国科技企业担任行业解决方案架构师陈志恒(Patrick)(MScITM 2017)直言,GenAI的自我学习能力加快应用开发,它不仅仅是工具,与基础设施整合,更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Patrick 在资讯科技界打滚多年,现职专注于不同地区的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经常跟政府、商业机构、技术伙伴沟通合作,度身订造切合当地需求的智慧城市方案。他将自己的角色比喻为二手楼宇的”设计师与装修师傅”:”不像起新建大楼从零开始,每座城市都有本身的规模及限制,我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合适并可落地的方案。” 过去十年,Patrick 见证着智慧城市应用的转变,从早期着重系统数码化、电子政务服务,逐步走向强调以人为本的参与、连接与体验。他举例,交通灯透过 AI 实时分析车流来调整时间,优化车辆与行人通行效率,大大纾缓交通堵塞的问题;政务服务则由繁琐的纸本流程走向一站式网上办理,大幅节省市民时间。 竹至于未来十年,他相信GenAI、物联网与云计算将成为推动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柱:”GenAI 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一个不眠不休的城市助手,可以自我学习并快速回应需求,例如在应用原型(prototype)的开发时间,可由半年大大缩减至一个月。”他预料,在GenAI及物联网,结合云计算的推动下,AI更明白事理,更深认识人的思考过程,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即时互动将更流畅,无论在线上或实体,未来有更多机械人服务应用融入生活中,甚至将来或有机会出现家务机械人协助家务助理工作,提升个人生活质素。 除了技术的配合,他更相信”官产学研投”(即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投资)之间的协同合作,在引领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他以交通为例,如商业区堵车情况严重,除了使用智能交通灯调整车流,政府亦可城市规划入手,例如在不同地点建立商业区分散车流,或鼓励企业在家工作,减少员工出行的需求。 Patrick直言,自己每天都在学习,因为每位客户、每座城市有独特需求,每个项目的限制及难度也不尽相同,加上科技日新月异,所以他本人每天都要与时并进。每当看到成果方案真正落地,为城市带来改变,那种由概念化为实景的过程,正是他在这行业中最大的满足感来源。 当年为追求更全面的商业视野,提升管理技巧,Patrick报读了中大商学院的资讯科技管理硕士(MScITM)课程。他指出,课程不单强调技术,更多着眼于商业思维、跨部门协作与沟通技巧,令他跳出纯技术的思维,有助他在工作中以更宏观的角度观察世界。 他特别难忘一次硅谷学习之旅,除了参观 Google、苹果、史丹福大学等不同机构及学府,更有幸了解当地初创生态。”我们总担心创意被抄袭,但他们却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相信只有更多人共同实践,创意才能真正成功。” 毕业后他积极参与中大资讯与科技管理理学硕士课程校友会(ITM 校友会)的活动,现为副会长的他直言非常珍重这份校友情谊,希望身体力行回馈商学院及校友社群,延续这份联繫与影响力。 受访者言论纯属个人意见 中大商学院校友来自世界各地,遍布各行各业,若想了解更多精彩的校友故事,请按此。
从工程师到顾问:装修式转型思维
GenAI加速智慧城市发展
Patrick每当看到成果方案真正落地,为城市带来改变,正是他在这行业中最大的满足感来源。
Patrick不时需要参与智慧城市研讨会与行业专业人员交流。(相片由受访者提供)商学院训练 加强商业及管理思维
在学期间的一次硅谷之旅,让Patrick更了解当地的初创生态。(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商学院的读书经历,不但为Patrick(后排左一)带来知识,更为他带来一段珍贵的同窗情谊。(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Patrick(左二)曾以校友身份回到母校,跟ITM的师弟师妹分享职场之道。(相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