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曼雅(IBBA 1997):真正的富足 來自以生命影響生命

福布斯(Forbes Global)合夥人、在金融界打拼多年的林曼雅(Norris)(IBBA 1997),處理的投資項目金額動輒就是天文數字。處身令人眩目的金錢世界,她卻斷言拒絕成為錢的奴隸。相較腰纏萬貫,她更看重如何運用金錢帶來更深遠的影響。從組織慈善機構「青苗基金」,培育本地年輕人,到身體力行探訪內地愛滋病患者遺孤,她展示的,正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強大信念。

 

改寫生命軌跡

身穿一襲簡潔白色休閑長裙的Norris,在過去20多年中,曾於美國、英國和香港不同的金融機構擔任要職,包括古根漢和彙豐銀行等。她並沒予人強勢干練的距離感,反而是帶著溫暖的笑容,以溫柔有力的聲線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故事。

Norris的父親是醫生,母親則是老師,七歲時隨父母由廈門來港,一家人居於細小的分租房,父母親則成為工廠工人。生活的巨變令她明白凡事沒有必然,遂努力上進,中四時更獲得「香港傑出學生獎」。同年大部分得獎者均出身名校,來自普通學校的她憑著獨有的親和力,被推舉為「香港傑出學生協會主席」。她笑言:「人們常說叻人難相處,但或許我沒有那份傲氣,總是能夠交到朋友。」

 

Norris自言喜歡與人相處,從中學習欣賞別人長處及吸收新的知識

Norris笑指自己是「Sales的人才」,這份天賦當年已嶄露頭角。為了賺取足夠的金錢到外國交流,Norris在大學一年級時到IBM做暑期工,負責打電話向客戶推銷產品服務,短短一個暑假已經創造出幾千萬的營業額。本來向銷售方向發展,自此就能平步青雲,但她卻斷言拒絕,只因不想固步自封:「年輕時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是浪費時間,若要成功,你必需具備很多不同技能。我會時刻反思自己有什麼弱點,作出針對性的改善。」

不擅長數理的她,刻意於在學時修讀不同金融科目,慢慢建立自己的能力。中大畢業後,她手上有投資銀行和彙豐資產管理的全球交流計劃的培訓生的工作邀請,前者立時能賺取可觀的薪金與花紅,後者雖然全球只有三個名額,卻需要在倫敦、紐約和香港三地實習,充滿未知數。面對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擇,她著眼的並非單單是金錢,而是生命的成長:「到內地和國外交流的經歷,讓我看見自己的不足,明白天外有天。我很想去世界不同的地方認識多點不同的人和技能,擴闊國際視野。」這份謙卑好學的心,讓Norris成為另類投資的先行者,並為公司帶來豐厚利潤,培訓行業人才。

 

善用金錢成就更大的意義

這個決定和人生態度,帶領她走遍世界,吸收不同的養份。多年來在金融投資業為項目配對投資者,善於資源分配的她亦盡用自己的能力,投身慈善工作,為不同的組織穿針引線,推動可持續發展,讓金錢能夠成就更大的意義。2009年,創辦「香港傑出學生獎」的梁玳寧女士逝世,Norris以回饋的心志創立「青苗基金」,推動青年發展,期望將助人的理念傳承下去。

 

一切來得自然,除了因為曾為受助者之外,家庭教育是一大要素。「媽媽好願意幫助別人,她做老師時看見學生吃不飽,會帶他們回家作客,交不到學費便會替他們交。」她現在也會這樣教導兩名子女,剛剛帶十歲的兒子到內地愛滋村探訪,旅程過後兒子改變甚多,學懂感恩,亦願意去付出:「他說我們要將衣服捐出去,因為看到愛滋村的小朋友兩日都穿同一件衣服。」她認為將正確的概念灌輸予下一代,鍛煉他們的心志,不但能改變小朋友的生命,更能改變他們整個家庭。她亦慢慢教導兒子金錢觀:「賺錢賺到能維持自己所要的生活水平,再加多一點點應付不時之需,其實就已足夠了。當然各人對理想生活水平的標準不盡相同,但說到底都是由自己界定的。」

 

 


現任智行基金會董事的Norris,多年前已開始關心內地愛滋村情況,經常帶領香港傑出學生到當地探訪(上圖),剛剛亦與兒子去到當地,盼望從小培育他的同理心

 

正視不足 投資未來

回望在中大的日子,Norris感恩有難得的外游機會,開拓了學術及個人發展的眼界。她認為年輕人不應只專注擅長的事,尤其現今世界急速變化,更應多作嘗試,挑戰自己。「我們的目光應該放在『What’s Next』(未來如何),而非只是『What’s Here』(當下如何)。比起取得剎那的光輝,投資在更長遠的未來來得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