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振威(IBBA 2011)情系黃土 把港青智慧融入寧夏山河
從中大商學院畢業後,湯振威(IBBA 2011)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奔赴一帶一路動脈上的寧夏自治區(以下簡稱「寧夏」),開啟在當地推動發展的歷程。
湯振威畢業之後便成立了創業公司,從事電子教育相關業務。由於在從業的過程當中與內地多有合作項目,因此希望可以趁自己年輕之際,更深度地了解國家的發展進程。在工作幾年之後,他選擇去清華大學修讀國際關系專業的碩士學位,研究風雲變幻國際環境下的一帶一路政策。彼時他有幸結識了很多相關研究領域的朋友,也接觸到了很多資訊。他發現西北地區雖不如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發達,但也有其獨特的發展潛力,需要更多人才主動開發。因而畢業後,他便來到這個國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之一 —— 一帶一路動脈上的寧夏,並在銀川市擔任公職人員,促進當地的發展。
建設寧夏
回顧在寧夏的發展歷程,湯振威道:「寧夏的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原始且基礎,因此我們經常需要去基層和農村開展相關項目。本地以低端農業為主,我們現階段在力圖延長其產業鏈並提高附加值,例如開展草莓種植、創辦農產品深加工的企業等等。」同時,順應現在的互聯網趨勢,他們也舉辦直播和進行線上推廣,雖然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希望可以藉此多管齊下,提振經濟。
談及寧夏生活,他說:「寧夏銀川終年藍天白雲,視野遼闊,與香港等大城市環境大為不同。香港雖然高樓大廈處處林立,但是難免磚牆蔽日。銀川市雖然經濟相對落後,但是市內的公園星羅棋布,遍布城市各個角落。在這種恬然自適自然環境中,人們的日常節奏也相對比較慢,省去了終日奔波之苦,生活非常安逸自得。」
湯振威(左一)與兩位香港友人同游寧夏銀川西夏陵
把握潛在良機
說起寧夏的優勢,湯振威說道:「寧夏及西北土地資源非常之豐富且廉價,一畝地一年只需幾百元租金。在低成本的加持下,不管在此地進行農業種植,抑或發展物流轉運等對土地資源需求較高的產業,都非常有優勢。此外西北地區氣候條件亦十分有益農業種植,充足的日照和晝夜溫差等天然優勢,都賦予了當地生產的蔬果獨特的風味。中大就有一位學長就在寧夏發展大規模供港蔬菜種植,現已達到3,800畝的規模。」
另外,他認為寧夏的多種能源資源亦有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一方面,傳統能源礦產煤炭資源十分豐饒;同時,西北地區晴朗少雨的氣候特點,為當地提供了豐沛的太陽能資源,因此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前景同樣巨大。」
最後,說起寧夏的商業潛力,他認為整個西北地區的科技發展仍然相對滯後,創意設計產業也較為一般,甚至「不事雕琢」。因此,目前本地在這些範疇的需求,大多需要假借外地的專業團隊來滿足。談起香港的人才,湯振威充滿信心。「香港彙聚了眾多IT和創意設計領域的尖子人才,我非常期待看到更多來自香港的專業人士來西北地區,填補這個巨大的市場空白。」
湯振威(左二)與妻子(右二)參與銀川西夏萬達廣場裡香港回歸25周年的展覽
難忘經歷 助力未來發展
昔日在中大修讀本科時,湯振威選修金融,總是希望有機會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所學的價值,適逢當時遇上滙豐青年創業比賽(HSBC Young Entrepreneur Awards),他便與同學、同時也是現在的妻子Ann一起組隊參加。「這個商賽的參與者眾多,而且都是精英,然而我內心一直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支撐著我。在提交資料前的十幾天,我幾乎日夜窩在宿舍裡準備,廢寢忘餐。而結果也並沒有辜負我的努力,我成為唯一闖入決賽的中大學子。」
雖然在決賽中止步前五名,但這樣的成績卻激發著他推動想法落地。當時他兩位導師,馮嘉耀教授和創業研究中心項目總監孫耀先生,都大力支持他繼續推進項目,並為他提供了詳盡的指導,這更堅定了他的信心。最後説起在中大的種種經歷,他說:「今天雖然我已投身公共服務,但我的創業夢起步於中大,一路上取得的經驗、建立的人脈和眼界,仍是叫我受益非淺。」
湯振威與妻子畢業時與恩師馮嘉耀教授(中)在港中大未圓湖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