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校友系列 | 立足商科智慧 罗伟特(IBBA 2016)争做时代新农人
在香港,商科教育通常已为学子指出了一条成为“精英白领”的康庄大道。然而一位青年却果断选择了放弃传统商科学子的坦途,反向奔赴遥远的田间地头,开启了一段与新型农业的不解之缘。
他叫罗伟特,本科时于宿舍外的一方菜地以及与朋友天台农场的尝试,使他与农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心怀“玩一玩和体验生活”的心态,他在2016年毕业之后同两位好友洄游江门,开创实践了“鱼菜共生”的技术。今日,他们已在当地开拓了505亩的种植基地和6,200平方米的温室,实现了年产超过300吨的蔬菜和450吨的水稻,今年他也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提名奖。“看到自己生产的蔬菜粮食走进千家万户,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成就。”脚踏农田,罗伟特立志以商科所学,领航农业发展,建设新农业的大本营。
罗伟特(右)与朋友组成创业团队,矢志在新农业这片蓝海中闯出新天地。
商科视角 打造新型农业
回顾筚路蓝缕的历程,罗伟特犹记个中辛酸:“虽然早就做了不怕脏、不怕热的心理预期,但发现自己要与蛇为邻,与老鼠为伍时,原本的兴趣还是很快地消减了。更不要说在‘鱼菜共生’技术上我们也没经验可借鉴,所以后来遇到困难就只能硬着头皮上。“然而,在这种孤军奋战的情况下 ,他却惊喜地从以往的学习中摸索出了些许门道。他发现,除了管理的知识,商科教育带给他更多的是解难的能力,而这种解难并重构的思维模式,则成为了他打破传统束缚的一大利器。
“管理几百亩农田和数百农户,处处都涉及到运营管理的知识,财务和时间安排上的小小改进都能让效益有巨大的提升。“有别于传统农业,罗伟特将规模经济、品牌宣传和旅游观光等商业概念引入当地农业种植,在田间打造出自己的商业模式。言及此,他亦难掩自豪之色:“在新型的农业模式下,我们已带动了251个农户增产增收,减少了1.6万吨的废水排放——由一个需要被扶持的创业团队开始成长,现在已经开始通过纳税反哺社会了。”
罗伟特团队在江门的基地利用“鱼菜共生”技术,一方面将鱼类的排泄物及水中的有机质过滤成蔬菜可吸收的营养,另一方面又借蔬菜的根系将水体净化,供回给鱼类。
放眼湾区 把握潜在良机
当年以江门作为梦的起点,罗伟特一方面念及了江门丰饶的土地资源,亦考虑到其提供的创业扶持,以及与香港相近的人文氛围:“江门是著名侨乡,不仅语言也是粤语,而且在建筑名称等的很多细节都找得到香港的痕迹。”人在江门,志却远在大湾区,罗伟特早在2020就获得了供港蔬菜的资质,将亲手种的蔬菜送回家乡。伴随其农产品销售版图的扩张,他更深刻地感到,大湾区是一个处处联动的整体, “大湾区每个城市都各有其特色和有分工,比如我们在香港获得融资,在江门进行生产,随后将农产品销售到大湾区各个城市。因此最重要的是利用大湾区内部的优势,结合自己的需求,抓住机会。”
谈及香港青年,罗伟特亦充满信心。“我们香港青年人身上的创造力、热情和眼界等软实力都是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他建议港青将着眼点放于更广阔的天地,让自身优势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示与发挥。
罗伟特个人及团队的创业成就屡获肯定,2019年他们在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农村农业初创组的金奖,他自己亦于今年获得第二十四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提名奖。
心之所向 描绘青春底色
昔日初入农业,犹豫不决时,恩师的鼓励给了罗伟特莫大的逐梦底气。“最让我感恩的是工商管理学院的阮少娟博士(Dr. Joyce Iun)在我创业的六年间对我的言传身教,她以她本人在大学时期放弃澳门酒店的实习机会,毅然选择前往广州实习的故事,鼓励我要建立更长远的眼光,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另外,罗伟特指刘嘉博士(Dr. William Lau)也是陪伴他成长的导师,当初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他务农的时候,刘博士是少数鼓励他的人之一,并与他分享他对农业发展前景的见解。
走过了彼时的迷茫和坎坷,罗伟特现已在新农业领域闯出了新的天地,并矢志深耕于此。除了进一步扩展生产规模,他也希望动用更多商科智慧,在农场的产业链延伸和完善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虽然田间垄头的生活日日都伴随着新的挫折和挑战,但在此面前,他仍对与自己的未来满怀憧憬,“六年的乡野时光,或许有些遗憾,不过一路走来有喜有泪,它们都融汇成了我青春的底色,写在了奋斗两个字上面。”